Vol.9 November 2023
Vol.9 November 2023
当今制裁之下,华为能否王者归来?
"Huawei's Resilience Amid Sanctions: The Path to a Comeback"
By Leo Huo 霍梓烨
Edited by Moses Ning 宁盛康 Mike Ma 马铭轩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Leo Huo,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sanctions imposed on Huawei by the United States. Despite the sanctions severely affecting its business, Huawei has shown remarkable resilience through significant global presence in telecommunications, enterprise services,and consumer products, emphasizing its status as a major player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various stages of U.S.sanction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on Huawei's smartphone business and CPU production, as well as its diversification into patent licensing,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HarmonyOS ecosystem. However fierce the challenges, claims Leo, Huawei remains a powerful player in the global technology landscape, with signs of recovery and a trend of comeback on the horizon 1600 days since its first sanction.
2023 年 8 月 29 日,华为悄无声息地上架了 Huawei Mate 60 系列,华为商城在没有任何前期的预告或预热下,直接上市销售,首发 200 万部手机在一小时内销售一空。为什么美国要打压华为?恐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是美国,可能全世界都不知道中国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华为。在全球手机市场,华为曾以一己之力对抗苹果,让库克一度感到头疼。在世界通讯制造领域,华为一马当先领先于同行,美国曾为此无法安睡。所以从 2019 年至今,美国对着华为的产业链连砍数刀,刀刀致命,让刚领军 5G 时代不久的华 为迎来了史上最惨业绩。其实至今为止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巅峰时期的华为有多厉害,虽然它 1987 年才成立,和那些欧美巨头们相比只能算初出茅庐,但他却是我国发展至今最强的科技企业,没有之一。根据一篇财经分析,2020 年,华为营收 8914 亿人民币,在内地民营企业中排行第一,将近是阿里巴巴(5097 亿)和腾讯(4820 亿)的总和。华为全球有将近20 万的员工,业务覆盖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相较之下 Apple 有 13 万多员工,Google 有 11 万员工。其实只是体量大,对欧美国家影响相对有限,让他们真正关注华为的其实是它的三大主营业务。华为的第一个主营业务是运营商服务,它几年前在这个领域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运营商服务就是给国际上的“电信”、“移动”修基站,解决网络覆盖问题。2021 年华为占到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近 1/3 的份额(28.7%),比排名第二的爱立信(15.0%)的占比多出了一个排名第三的诺基亚(14.9%)。华为的第二个主营业务是企业服务,这也是华为的起家业务。通俗来说就是为大公司搭建智能化平台,提供服务器、路由器和相关组网服务。在华为的巅峰时期,其业务能力远超美国的思科公司,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但美国相关部门为了保护思科公司的市场份额,设立政策不允许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所以目前华为在企业服务位置排在世界第二。华为第三个主营业务是消费业务,这也是其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领域。比如生产和销售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都在此列。根据 Canalys 的一篇文章,2019 年华为的手机市场份额为 17.6%,超过苹果了的 14.5% 市场份额(而当时三星的市场份额为 21.8%)。在 2020 年 4 月华为也超越了三星(当时市场份额大约 21%)成为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这也是中国品牌第一次得此荣誉。华为在专利研发上华为舍得下血本。在 2021 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投入达到了1427 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的 22.4%,排在全球第二,仅次于 Alphabet。同年,其 PCT 专利申请量达到了 6,952 件,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其研发的麒麟芯片尽管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可能略逊一筹,但其被一度认为是安卓手机的芯片天花板,鼎盛时期的性能在某些方面也与高通的骁龙芯片相媲美。据一篇分析猜测,如果麒麟芯片没有因为美国制裁而停产,那么现在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很可能会和 iPhone 平起平坐。
这时候设想一下,假设你是美国,亲眼目睹着华为这种令人恐惧的增长势头,如果不采取打压措施,很可能在几年它内就会远远超过自己了。2019 年 5 月 16 号,美国商务部正式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要求断供华为在美国技术比重超过 25% 的产品与服务,禁止它和其附属 70 家公司与美国的企业有业务往来。随后谷歌宣布不再给华为提供 GMS 框架服务(Google MobileService/ 谷歌移动服务),导致华为手机无法在海外正常使用。紧接着,以高通为首的多家美国芯片也宣布要对华为断供(后来高通在 2020 年 11 月获准向华为出售 4G 智能手机芯片,许可证有效期为 4 年),这就表明美国 21 世纪这个经济全球化市场下要让华为在退化成一个本土企业。第二年,美国认为他们的制裁还不够彻底,尽管他们限制住了美国本土的公司,但仍无法阻止其他一些国家的公司一直想与华为合作。因此,在 2020 年 5 月 15 日,美国宣布升级”游戏规则”。根据新规定,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如果要为华为提供芯片设计和生产,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这个规定直接导致三星、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等芯片公司无法为华为制造先进的芯片,因此华为的麒麟系列芯片不得不停产。
为了防止华为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悄悄地去搞芯片,几个月后,美国又推出了进一步的制裁规则,将华为 38 家子公司通通列入实体清单。半年后,美国于 2021 年 3 月实施了又一轮制裁,限制了那些供应电子元器件的公司与华为接触的产品,不得给华为供应 5G 设备。于是此后,华为推出的手机因为没有 5G芯片而无法使用 5G 网络,只能搭载 4G 网络上市。在 5G网络时代,华为推出的 4G 手机听起来很不合理,而且在价格与其他手机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们纷纷望而却步。短短几个月内,华为的消费业务遭受重创,全球市场份额排名从全球第一跌至其他高端手机品牌之后,只剩下了 6%的市场份额。而苹果公司的高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一步上升到了 60%。连续的制裁使华为手机业务陷入了至暗时刻。根据 ChinaDaily 的一篇文章,2020 年 11 月 17 日,华为宣布出售其荣耀品牌。 此举撇清了荣耀与华为的干系,除了让荣耀有不用再受到实体清单的限制外,也为华为换取几百亿现金,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此同时,美国向欧洲极限施压,试图限制华为的其他业务。这导致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剧情。2020 年,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初步允许华为参与英国 5G 网络建设后,随后立刻更改了立场,要求将华为设备在 2027 年之前完全清除出英国的 5G 网络。在同样的压力下,法国、瑞典和丹麦等国也纷纷改变了态度,不仅要禁用华为设备,甚至还要拆除已经建好的基站。然而,这些国家没有预料到中国企业的韧性远超他们想象。根据华为公布的财报,2021 年华为营收 6368 亿人民币,而净利润增加到了 1140 亿。正是因为出售了荣耀,所以手里增加了不少现金弹药。2022 年华为收入 6423 亿(净利润为约 356 亿),不仅稳住了基本盘,研发投入甚至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虽然短期华为可能错失了智能手机 5G 芯片占领市场的时间,但摆脱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本来就是迟早要面对的事情。至于营收,华为可以多元化发展。第一步,收专利费。华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人之一。过去十年,它的研发投入近万亿。根据 Min News 的一篇文章,2019 至 2021 年间,华为的研发投资达到了 654 亿美元,超过了高通、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总和。在如今 5G 时代,无论你是使用手机、WiFi 还是物联网,不论在哪个领域都绕不开华为的知识产权,但过去华为还从未从中赚过什么钱。2019 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明确表示,由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和日程的繁忙,华为不会将其知识产权武器化,也没有时间去追求专利费用。然而,由于美国的制裁影响,华为现在有时间和必要从专利方面寻求额外收入。 2021 年开始,但凡使用华为 5G 技术的企业,都需要交一定的专利费,否则华为将拒绝提供专利授权。今年 2023 年 7 月的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华为也正式公布了收费标准,如 5G 手机,最高的授权费用是 2.5 美元 / 台。根据去年底公布的数据,大约有 3.5 亿台手机已经交了授权费用,获得华为的许可。根据观察者网上一篇文章的数据,2022 年华为的专利许可收入在为 5.6 亿美元。另外,像三星、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甚至兰博基尼、宾利等巨头也都跟华为达成了授权协议。紧接着第二步,重仓加码云计算市场。2022 华为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地位已经仅次于阿里云,排在第二位,全球IaaS 市场排名也上升到了前五,发展至迅猛。第三就是我们熟悉的鸿蒙生态系统,这也是最近几年华为极具影响力的技术。根据华为的财报,2021 年底搭载 HarmonyOS 操作系统的设备已经过了两亿台。而在鸿蒙系统的支持下,华为也打开了智能汽车市场的大门,从自动驾驶交互系统中切入合作,积极地全力破局。美国并非第一次对科技企业进行打压,之前日本的东芝和法国的阿尔斯通也曾经受到过类似的待遇。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华为不仅成功抵挡住了这些压力,而且还变得越来越好。2023 年第二季度,华为在中国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的恢复以及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得以维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 5G 技术和设备领域的强大实力与竞争优势。第二季度其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 13%,与小米并列第五,而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上,华为继续主导除北美以外的市场,占上半年通信设备市场收入的 35% 至40%。与此同时,全球许多国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也逐渐认识到,替换华为的设备不仅成本极高,而且还可能会导致 5G 网络布局的严重推迟,从而对国家经济造成可观的损失。例如,GSMA 的分析显示,禁止使用华为及其他中国制造商的设备会使欧洲 5G 网络的成本增加约 620 亿美元,并将推迟网络布局一年半。而英国咨询公司 Assembly 的估算也指出,排除华为设备将使 5G 网络建设推迟两年,造成约 87 亿美元的潜在经济损失。经历了 1600 多天的制裁风雨,华为在逆境中锻造创新,以Mate 60 的发布宣告着一次重要的突破。虽无麒麟与 5G 芯片的支撑,但华为依然倚靠其他领域的完善,乘风破浪,展现出无限可能。如华为所述,这次的发布犹如“轻舟已过万重山”。展望未来,我们期盼着华为的再度崛起,王者归来的那一刻不再遥远。